症狀與腳底反射區的關係及症狀配穴方式
鼻子:
任何有關鼻子的毛病均應按糜鼻子反射區、額竇反射區、支氣管反射區、肺部反射區以及扁桃腺反射區。
耳朵:
腳底按摩法對於治療耳疾只有三個反射區:一個是耳朵反射區,另外-個是內耳迷路反射區或叫平衡神經反射區以及後腦反射區。由於腳底反射區按摩法只認某種器官之障礙,並不在於病名,所以不論是那-種耳疾,腳底反射區按摩時,都應按耳朵反射區、平衡神經反射區和後腦反射區。
眼睛:
眼睛方面疾病雖多,但較容易發現,所以我們不多加介紹,但以我個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我認為要治療有關眼睛方面的疾病除了要按摩原有之眼睛反射區外,尚須增加按摩後腦反射區以及胸腺上方位置(詳細位置請參考反射區圖片)的反射區,效果相當良好。
食道: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靜脈瘤、食道憩室症、突發性食道擴張症、食道癌
食道反射區、咽喉反射區、賁門反射區,如因食道的疾病而傷害到附近器官時,這些受波及之器官亦應同時-併按摩,這也是腳底反射區按摩法之優點,它可同時針對許多的器官組織,作最完整的保健工作
支氣管:
若以腳底按摩的方式來治療,
早期應注意按摩整個呼吸系統的各反射區,包括管、鼻子、支氣管、肺部等;另外因扁桃腺有保護咽喉的作用它亦是免疫系統器官之所以也應一併加以按摩,支氣管如果常常發炎也會影響到肺部,所以肺部反射區亦須按摩。
肺臟:
-般肺部有障礙之息者,較易影響到心臟的不過,心臟-旦出了毛病就又容易引起身體其他器官的問題,所以肺部的任何疾病除了應注意肺部反射區之按摩外,尚應同時按摩支氣管反射區和心臟等反射區;如果是哮喘病息者應加按摩腎上腺反射區,因腎上腺有保持人體氣管暢通的作用,若腎上腺功能失調,也就可能導致哮喘症,所以此類病患不可疏忽該反射區的按摩。
脾臟:
脾臟是免疫系統之-,所以如因脾臟所引起之障礙,則應按摩其他免疫系統,如腎上腺反射區、扁桃腺反射區、淋巴腺反射區和胸腺反射區等。
心臟:
心臟病患者發作期間應避免任何刺激(包括腳底按摩),心臟病息接受腳底按摩前,最好能事先把自己的病況告訴按摩專業人員,以避免過份刺激,平常保健時按廉心臟反射區、肺部反射區、甲狀腺反射區和胃腸反射區以及腹腔神經反射區等。
肝臟: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症、肝癌、肝膿瘍、中毒性肝障礙
肝臟之疾病尚有許多種類及症狀
,因腳底反射區按廉法講究的是認器官而不認病名,所以只要是肝臟的疾病,當然要特別注意按摩肝臟反射區,另外可能引起的肝臟疾病的器官及因肝臟併發症而受影饗的器官,均應加以按摩,如脾臟、胃腸、腎臟等反射區等。
膽囊:膽結石、膽囊炎、膽管炎、膽囊水腫、膽囊蓄膿、膽囊萎縮、膽囊癌
因膽的反射區與肝臟甚為接近,-般按摩人員很容易疏忽,再此提醒各位:膽的反射區在肝臟反射區的稍為內側下方一點點,因膽跟肝臟有密切關係,所以有關任何肝臟之疾病,均應按摩膽囊反射區以及肝臟反射區,成語中之「肝膽相照」除了點出其位置外,也透露了若干其間的奧秘。
肝障礙:如果因膽結石而使膽汁流動不良,形成慢性發炎而在肝內膽管持續時,會使肝臟硬化,如因結石引起急性發炎,進而擴展至肝內之膽管,嚴重時會造成肝蓄膿,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肝膿瘍」。
胰臟:糖尿病、血糖過低症、胰臟炎
腳底按摩認器官不認病名,所以和胰臟有關的疾病,都著重於胰臟反射區之按摩,如果因胰臟而引起其他器官或神經之破壞,這些器官和神經皆要-併按摩,比方說糖尿病患者,除了須按摩「胰臟反射區」外,如果因糖尿病之併發症而影響到心臟,那慶就得注意「心臟反射區」,影響到眼睛方面的病變,就得加按「眼睛反射區」,又如血糖過低症,除了按糜胰臟反射區外,如果該病已影饗及腦神經,就得加按摩「大腦」、「小腦」、「延腦」等與腦部有關的反射區。
胃和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癌、十二指腸憩室炎
腳底按摩治療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時應著重於胃部反射區、十二指腸反射區、腹腔神經反射區,因按摩腹腔神經反射區有助於神經之鬆弛,前面已提過生活緊張、焦慮不安的人較易息胃、腸方面疾病,所以應按摩該反射區;另外副甲狀腺反射區有助於胃、腸之蠕動功能,所以也應一併按糜;胃腸病患者尤其應注意在飯後-小時內不宜按摩,以免因按摩時的刺激反而使胃腸更加不適。
大腸:闌尾炎、結腸過長症、過敏性大腸症候群、大腸憩室症、大腸瘜肉症、痔瘡、大腸癌
一般大腸之疾病應按摩下列各反射區:盲腸反射區,上行結腸反射區、橫行結腸反射區、下行結腸反射區、S形結腸反射區、直腸反射區、肛門反射區、小腸反射區和腹腔神經反射區。
小腸:小腸阻塞、疝氣
腳底按摩對初期之疝氣患者較為有效,如嚴重患者還是以找醫生開刀為宜;其他有關小腸之疾病,按摩時仍然以各腸胃之反射區以及小腸本身之反射區為主,此外因有許多胃腸方面疾病是由於精神壓力所引起,所以按摩時應加強按摩腹腔神經反射區以及副甲狀腺反射區。
腎臟:輸尿管、膀胱
腎臟病及尿道的疾病繁多,一般西方醫學家均分內科及祕尿科,我們略說明如下:屬於內科腎臟病:因兩側腎臟同時罹患病症因此引起身體各部位異常,較常見的有高血壓、蛋白尿、腎小球、尿細管、間質、血管等,又因感染不一樣,所以出現的症症也不同腎臟內所有組織中,就數腎小球最易受到感染,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
泌尿科腎臟病:只有一邊的腎臟受到感染時一般都以泌尿科處理,常見的疾病有腎盂腎炎、腎癌。
尿路疾病:尿路方面的疾病較常見的有:尿路結石、尿道發炎、尿道腫瘤等;因泌尿系統所引發的疾病太多,我們只做簡單介紹。
談到泌尿系統我們順便來談一下許多被按摩者所提出的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腳底按摩後,為什麼一定要喝開水?這就跟為什麼每種疾病都必須按摩腎臟、輸尿管、膀胱一樣,因為腎臟、輸尿管、膀胱等整個祕尿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前面我們已簡略說明過,泌尿系統俱有排泄的功能,徘繼的功能,也就是說人體內一些不必要的雜質都經由腎臟等泌尿系統來排出體外,這當中包含了尿酸和水份,水份可溶解有毒物質,而腳底按摩的簡單原理,就是利用按摩當中神經反射傳導振動作用來清除血液中的雜質,然後再藉著喝下去的水份將體內雜質經由祕尿系統帶出體外,所以多數人在經過腳底按摩二至三次後,排尿時尿液顏色會發生變化,最常見的是尿液成茶褐色或深黃色,按摩後尿液的變化可證明腳底按摩確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使血液中的沉澱物質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尿液顏色會有所變化。由這裹我們也可看出泌尿系統對腳底按摩過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每按摩完所有反射區後,最後還須再注意按摩泌尿系統之器官,使其充分發揮排泄之功能,如此將有利於按摩之效果。
攝護腺(前列腺):
按摩下列各反射區:攝護腺反射區、腎上腺反射區、腦下垂體反射區、腎臟反射區、輪尿管反射區、尿道反射區、膀胱反射區、睪丸反射區。
人體的分泌系統:
人體裹的分祕腺可以歸類為兩種,一種為「內分泌腺」,另外一種「外分泌腺」。
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質,如果是直接進入血液,再隨著血液循環全身,這種物質就稱「內分泌腺」,如: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如果分泌腺分泌的物質,是經由導管直接輸送到器官去工作的,就叫「外分泌腺」,如:唾液腺等。
人體的內分泌腺系統,包括九個大的內分泌腺:「腦下垂體」、「松果腺」、「甲狀腺」「副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腺」、「卯巢」和「睪丸」,另外尚有一些體積很小的內分泌腺,是深藏在一些器官裹,像胄、腸、腎臟裹面都有它的存在。
從腳底按摩的理論來研究,這些小內分泌腺,是沒有獨立的反射區域,因為它存在於器官裹所以當我們按摩胃腸和腎臟等反射區時,同時也已刺激到存在於這些器官內的小內分泌腺,因此我們對這些小內分泌腺不做單獨討論,而是將重點放在九大分秘腺體上。
各種內分泌腺所分祕的物質統稱為「賀爾蒙」,它的作用在於控制和調節身體內各種組織的機能,對於人體維持常態和應付身體突發緊急狀況都非常重要,各種內分泌腺所分泌的賀爾蒙都不同,唯有一共同點,那就是所分泌的物質都不多,但作用卻非常大,不管那一個分泌腺如果分泌量過多了一點或少了一點,都會立刻使這個人失去平衡或脫離常態。
在整個內分泌系統中,「腦下垂體」特別值得我們注意,除了副甲狀腺和胰腺外,其餘的內分泌腺都歸腦下垂體指揮控制,它幾乎就是人體內分泌腺的「總管」。
腦下垂體分泌之賀爾蒙種類很多,有一些賀爾蒙的功用到目前科學家也尚未完全瞭解;現在醫學界較瞭解其功用的種類約有九種,其中有幾種是用來控制其它內分泌腺,另外幾種是用來控制腦下垂體自己直接管轄的一些組織,副甲狀腺和胰腺不受腦下垂體控制,副甲狀腺受血液中鈣的含量所控制,而胰腺則受血液中醣的含量所控制。
蛋白質是構成賀爾蒙的主要成份之一,如果蛋質攝取的不夠,就會影響內分泌腺賀爾蒙的分泌和合成,因為身體內某些器官組織的蛋白質是可以自己合成,但有些則不可,它必須由食物中攝取,如果缺乏少部份蛋白質,內分泌還是會繼續結合成賀爾蒙,但因原料不足,如此勉強合成的賀爾蒙品質便不佳,功效當然就差,甚至跟本沒有任何作用,所以這方面就
必須由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上去改進。
各種內分泌腺彼此之間,都會有一些牽扯的關係存在,如果某一種內分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失常---太多或太少,或者分泌之物質不適合本身所須,那麼就會影響另外一種或好幾種內分泌腺賀爾蒙的正常分泌,這類病人通常出現的就不是單一賀爾蒙失常所引起的現象,而是多種賀爾蒙失常所引起的多種症狀,類似這類病狀就非一般儀器所能診斷了。
腳底按摩的優點在於認器官之狀況而不必認病名,所以強化每個內分泌系統的反射區,讓每一系統做一整體性之調節,喚醒每一分泌腺之潛在自癒能力,因此而達到預期之效果。
腦下垂體:腦下垂體腫瘤、腦下垂體機能亢進症、腦下垂體機能不全症、尿崩症
一般長不高的小孩,可接受腳底按摩,按摩腦下垂體反射區及其他相關器官,如骨骼、胃腸等反射區,幾個月樣,就會出現良好的效果。
腳底按摩對於此類疾病仍然在於器官之認定,這些腦下垂體的疾病,我們仍著重於按摩腦下垂體反射區和大腦反射區,因為腦下垂體受下丘腦控制,而下丘腦屬於大腦的-部份,故大腦反射區也-定要合併按摩。
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不全症、甲狀腺發炎、甲狀腺腫瘤
腳底按摩講求的是整體性的按摩法,如果因甲狀腺出了問題,那麼在做按摩時,就應該同時按摩其相關之器官,所以除了甲狀腺反射區外,腦下垂體反射區、腎上腺反射區、下丘腦反射區等內分泌系統之反射區都應按摩。
如果是由甲狀腺所引起之併發症,而被其影響之器官亦應按摩,醫如:突眼性甲狀腺腫之疾病,當然連眼睛反射區亦須一併按摩。
副甲狀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不全症、副甲腺狀腫瘤、副甲狀腺炎
實行腳底反射區按摩時,對於以上的各種副甲狀腺病症,都應著重於按摩「副甲狀腺反射區」以及「甲狀腺反射區」,因為甲狀腺會分泌-種抑鈣賀爾蒙,該物質有調節血中鈣質含量的功能,如果病人罹患副甲狀腺的相關病症,卻因該病症之影響甚至傷害到其它器官,比方說已引起頻尿,以及某個器官的肌肉不正常收縮或抽筋,當然這些器官的反射區也得同時按摩。
乳房:乳房炎、男性乳房脹大、乳癌
和乳房有關之疾病平時除應注意衛生及哺育幼兒外,腳底按摩對乳房方面之疾病亦有實質幫助;請按摩:腦下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胸腺、子宮、卵巢等反射區;如患乳癌時,必須增加按摩免疾系統反射區、脾臟、扁桃腺、胸腺及全身的淋巴腺等反射區。
卵巢:不排卵性子宮出血、女性化瘤、男性化瘤、閉經
卵巢功能出現問題時,應按摩卵巢反射區、腦下垂體反射區、大腦反射區、腎上腺反射區;若因卵巢的疾病而引起其他器官之病變時,則必須再按受其影響之器官反射區。
睪丸:睪丸機能亢進症或不全症、精子過少症
任何有關睪丸之疾病,利用腳底反射區按摩時均著重於按摩「睪丸」反射區以及相關器官之反射區,如:腦下垂體反射區、大腦反射區、腎上腺反射區、甲狀腺反射區等。
下列症狀:按摩的反射區:
頭痛:引起頭痛因素很多,除了精神壓力外也易受腦部以及耳鼻眼等疾病之影響,當然除了上述之症狀外尚有許多原因會引起頭部不適,所以按摩時要把按摩之器官擴大如下:頭部、後腦、頸椎、眼睛、鼻子、內耳神經、上下顎、太陽神經叢、胃、腸、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反射區。
發炎:按摩腎上腺、淋巴腺和副甲狀腺等反射區。
緊張:按摩太陽神經叢、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反射區。
聲帶:按摩聲帶反射區以及喉嚨反射區。
頭暈:按摩腦下垂體、腦部、內耳迷路、耳朵、甲狀腺、後腦、眼睛等反射區。
失眠:按摩腎臟、輸尿管、膀胱、腦下垂體、甲狀腺、太陽神經叢、心臟、腦部、胃腸等反
盜汗:按摩胸椎、頸椎、甲狀腺、腹腔神經、副甲狀腺等反射區。
肝癌:按摩腎臟、輸尿管、膀胱、肝臟、脾臟、胸腺、胃腸、腎上腺、副甲狀腺、膽、淋巴腺、太陽神經叢等反射區。
心絞痛:按摩太陽神經叢、心臟、肺部、支氣管、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反射區。
發高燒:按摩腦下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反射區。
尿毒症:按摩腎臟、輸尿管、膀胱、腎上腺、脾臟、胃腸、副甲狀腺、淋巴腺等反射區。
腦震盪:按摩後腦、頸椎、腦部、太陽神經叢、心臟、淋巴腺等反射區。
膽囊炎:按摩肝臟、膽、腎上腺、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胰臟、太陽神經叢等反射區。
腳踝腫脹:按摩心臟和腎臟反射區,並按摩手腕,因手腕與腳踝有相關的反射作用。
情緒低落:按摩甲狀腺、太陽神經叢、腦下垂體、攝護腺(女性則為子宮)、睪丸(女性為卵巢)等反射區。
肌肉抽痛:按摩尾骨、副甲狀等反射區;肌肉抽痛常因為肌肉內缺乏鈣質所導致。
體內積水:按摩腎上腺、心臟、腎臟、肝臟等反射區。
卵巢腫瘤:按摩腎臟、輸尿管、膀胱、腦下垂體、腎上腺、子宮、卵巢、淋巴腺等反射區。
月經障礙:按摩腦下垂體、甲狀腺、子宮、卵巢、太陽神經叢、腎上腺等反射區。
頸椎疾病:按摩頸椎、肩胛、胸椎、腦部等反射區。
各類癌症:按摩脾臟、胸腺、全身各淋巴腺、胃腸、腎上腺、副甲狀腺及各致癌之器官反射區。
各種皮膚病:按摩腎上腺、副甲狀腺、脾臟、胃腸、淋巴腺等反射區,手肘曲尺穴反射區。
膽固醇過多:按摩甲狀腺反射區、腎上腺反射區、肝臟反射區。膽固醇是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人體各部組織都含有膽固醇,它是動脈內壁的主要成份,而甲狀腺則具有控制膽固醇的功能。
疲勞肌肉酸痛:按摩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腦下垂體等反射區。
自律神經障礙:按摩腦部、太陽神經叢、心臟、腦下垂體、子宮、攝護腺、卵巢、睪丸和脊椎、胃腸等反射區。
|